“数字经济+供应链”发展势头明显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关键时期,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化,新发展业态不断涌现,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具体来看,通过赋予供应链大数据支持、网络化共享和智能化协作的新特征,提升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透明度,增强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促进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数字化带来的拆分、重组使得各个被标准化处理的元素呈现出不同组合方式和结构模式,带来了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的供应链市场环境中寻找方向,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考量。
我国高度重视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规划,重磅政策连续发布,并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比如,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鼓励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为支撑,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2022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包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在内的4项标准,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对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确定性威胁供应链安全
因供应链的需求和供应两端均处在不确定性的漩涡中,供应链成为不确定性的重灾区。(一)需求不确定对于供应链中的需求不确定性,人们传统上使用统计预测技术进行管理。虽然有许多可能的算法,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大致是先审视历史销售模式,然后使用这些模式来预测未来的需求。一方面,缺乏对新数据的收集,未能对客户需求进行洞察;另一方面,对收集到的各个需求驱动因素的数据缺乏分析、使用。(二)生产不确定制造业生产往往遵循墨菲定律,工厂车间中任何可能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高效率会带来高脆弱性,可能由于供应链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但这些差异被认为是统计异常,往往被简单处理,可能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断裂。例如,如果产量下降,则会启动更多生产批次,以获得所需的生产量。然而,当生产差异大到让人意想不到时,就会出现麻烦。这可能导致生产量低于需求,造成发货延迟和供应链中断。
数字化助力供应链提质、降本、增效(一)提质——数字化供应链更具灵活性
数字化供应链更具灵活性,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供应链管理在数字技术的导向下被赋予了更为宽泛的内涵,需要集成生产流程、产品供应、信息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多个方面,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乃至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脆弱性问题,数字化供应链决策需要贯穿企业价值交付全过程。借助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供应链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估计和前瞻预测,并利用智能算法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优化。提供覆盖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齐套计算、详细排程等环节的智能决策,如订单及时交付率、订单履行周期、异常处理响应时间等指标,做到灵活决策并适时调整战略,降低外部不确定性等风险的影响。
(二)降本——更具成本优势
数字化供应链成本更低,能够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可突破时空局限和产业界限重构经济运行模式,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成本费用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数字经济时代用户需求适应更受到关注,数字技术主要通过搭建数字化运营模式,以数据流引领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缓解供需匹配效率低下困境,实现生产、供给、销售一体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
(三)增效——供应链生态系统韧性更强
传统供应链中存在着诸多信息孤岛,这种企业间信息的不互通制约了企业间业务的有效对接,不利于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数字化供应链下,数字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应对和监测供应链中断风险。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因而供应链是否具备快速应变和恢复的韧性至关重要。
数字技术为供应链信息透明化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支撑,例如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智能技术使得远程和实时监视、诊断、控制优化地理上广泛分散的供应链成为可能,借助业务流程全程监控为企业提供即时预警信息。供应链上的企业间通过整合供应链内外部知识要素与创新资源,形成线上与线下的企业间多组合高频订购与交付模式,提高供应链快速应变能力。发挥供应链数字化对补链、固链、强链工作的支撑作用,增强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韧性和柔性。
来源|不二财经
转载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191 2126 5951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