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药行业政策频繁出台对医药供应链带来深刻影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药分开、医院处方外流明显提速,处方药院外市场持续扩容。这些变化在改变现有医药物流市场格局的同时,也为医药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兼具柔性化的“货到人”拣选系统
2021年7月30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发布《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其中指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医药供应链协同发展,创新药品零售与服务模式,行业销售总额稳中有升,集约化程度继续提高,显现出长期向好的态势。报告预测,在新发展格局下,药品批发企业优化网络结构将进一步加快,零售药店健康服务功能将得到积极拓展,现代智慧医药供应链新体系将会持续完善,药品流通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态势更加明显。
伴随着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与供应链变革,医药物流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供应链变革搅动医药物流市场
近年来医药行业政策频繁出台,随着“两票制”、“4+7”带量采购、药品零加成等医药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对医药供应链带来深刻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流通环节链条进一步压缩,导致医药供应链扁平化,而这一变化倒逼药品流通企业直面医药物流配送服务价值,医药商业公司更加关注医药物流网络布局优化和终端配送保障,并在满足上下游客户物流配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本增效,提升专业化医药物流服务能力,实现药品配送全程质量控制,促进医药物流企业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加速发展。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12号)强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特别是对发热患者的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推动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3月全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超过1100家。越来越多的实体医院选择接入线上,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向更多患者提供服务。互联网医疗对接医保支付政策也在杭州、上海率先开启试点。另外,线上处方流转带动了线上药品销售业绩快速提高,电商企业纷纷与线下实体药店开展合作,实现了“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运营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1778亿元(含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4%。
受其影响,医药零售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在悄然改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医药零售行业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具体包括:(1)医药工业企业进入医药商业流通领域;(2)医药商业企业打造医院“云药房”,深度链接C端,配送入户;(3)医院药房逐步退出或降低库存,特别是长慢病,最终仅保留急诊、临床用药;(4)终端药店拥抱线上电子处方资源,加大处方药销售比重,开拓送药入户领域。而这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2C”业务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将是更敏捷的供应链和响应速度更快的物流服务需求,仓配一体化、店仓一体化等模式将在全面推广。
医药物流企业竞争格局现状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的市场参与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直属的物流子公司,如国药物流、上药物流、九州通物流等;第二类是服务于医药行业的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北京华欣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康展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类是社会化物流企业,如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而第一类企业无论在资源还是市场份额占比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15742亿元,相比去年增长387亿元;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3.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而这些企业近年来一直在通过不断整合资源,构建广阔的医药物流服务网络,并以此为基础为上游合作伙伴提供全国范围的仓储物流及终端用户配送服务。
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快速崛起也不容忽视。2016年国办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9号),取消了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度被业界视为降低医药物流准入门槛,提高第三方医药物流社会化比例的信号。随后几年,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企业纷纷加大在医药物流领域的投入,布局全国网络,依托其强大的流配送体系,在医药零售、2C及创新模式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新需求带来增量市场
除了传统药品批发业务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带动的C端医药物流(特别是医药冷链物流)配送需求,似乎为具备强大末端冷链配送能力的社会化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了解,目前国内互联网医院的就诊流程是患者到“在线诊室”中运用文字、图片等方式向专科医生问诊,医生在线调研患者既往病史,给出诊断意见,书写网络门诊电子病历并开出电子处方。通过电子审方后,患者可凭相应的就诊卡或电子健康卡直接到医院门诊指定窗口取药,或选择药品快递到家的服务,并实现医药实时结算。针对这类需求,顺丰为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慢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等提供互联网医院“着陆”方案:通过设立服务点、线上平台搭建、派驻服务团队等手段,帮助互联网医院打通药品(含中药)、器械线下物流配送。
同时,顺丰旗下的顺丰医药于2021年4月22日与赛生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开启战略合作,成为其认证GTP (Go-To-Patient)供应链服务商。公开资料显示,双方将在此次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打造生命健康企业至C端患者用户的更高效的供应链服务方案,提供专业、安全、可追溯的端到端服务,打造高品质C端医药冷链配送标准。
然而,C端医药物流市场并非是一片处女地,国药、上药、华润等企业已经在尝试开展相关业务。根据国药股份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国药股份在巩固传统存量业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创新模式,其中包括开展送药到家服务项目,并结合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设置医院外置药库。疫情期间,国药股份主动配合北京的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并推出送药到家项目,该项目为公司增加了互联网医疗药品的配送模式。上药下属的上药科园则与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业务对接,建立了线上处方流转处理模式;在多个省份完成电商平台建设,并与药店、诊所进行电商业务合作;完成博医上药互联网技术平台搭建,上线超过10家DTP药房。DTP药房业务领域的佼佼者华润更是拥有多年的C端冷链药品配送经验,2020年实现DTP业务收益约38亿元,同比增长约9.4%。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4+7”带量采购的推进,一些药厂对于未进入医保目录清单中的药品品种,也纷纷寻求新渠道,构建新的供应链。网络资料显示,2019年底,浙江施强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桐庐施强互联网医院,项目将通过与浙江施强制药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0万名医生多点执业,建设实体综合医院及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2020年4月22日,复星医药(集团)旗下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安徽星邦互联网医院。外资药企中,阿斯利康、辉瑞等也在筹备落地互联网医院项目。这类业务模式的出现将催生出相关的仓储、店仓一体化及C端配送等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值得医药物流企业探索。
挑战及应对
总体来看,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快速发展,市场表现出需求多样化、订单碎片化、订单配送末端化等特征。这些因素驱动医药物流企业加快服务转型,关注供应链服务能力的打造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如F2C、B2C、F2b、冷链末端配送等,这些模式创新对医药物流企业现有的仓储和配送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医药物流企业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和信息系统全面打通。对于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上海科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朱庆华女士表示,首先,降本增效是物流永恒的主题,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发布的《2020医药物流智慧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在整个物流运营过程中,物流运输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5%,2019年我国医药物流总费用较2018年增长10.39%,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也是物流运营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其次,透明可视,随着GSP、GMP认证的取消,预示着未来动态飞行检查将取代静态监管,系统化、信息化、可视化的系统更能适应动态检查要求,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可支撑企业构建端到端透明可视的物流全流程,解决信息无法实时共享的问题。如仓库/储运部/承运商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不便于实时沟通管理;因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提供产品运输服务,物流干线至末端环节的运输监控力度薄弱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个数字化平台使企业来共享实时数据,提前发现问题,避免风险隐患。第三,灵活可扩展,医药物流中心往往需要支持企业批发、零售、电商等多种不同业务模式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未来政府监管新政策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有一个比传统软件更灵活、可方便扩展、按需付费及使用的云服务来满足医药行业业务多样化及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挑战。第四,更智慧的决策支持平台,医药企业从运营到决策都需要利用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让整个供应链网络更高效。如随着政策变化,医药企业的供应链变得更短,商业集中度更高,并开始尝试链接C端用户,其相应带来的配送复杂度提高。如何利用AI智能调度及线路规划,用更低的成本更高效完成订单配送是不少药企开始思考的问题。从决策层面,通过BI、数据大屏,如何让繁杂的数据更有价值,为企业在物流网络布局、供应链协同可视、业务趋势数据等方面决策时更有据可依,也成为企业管理层的刚需。
同时,订单碎片化、订单配送末端化等特征势必对医药物流企业原有的仓储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包括提升拆零作业效率,降低一线员工作业强度,快速上线,灵活应对作业高峰等,兼具柔性化的自动化“货到人”拣选系统备受医药物流企业的青睐。由于这类需求的增加,快仓、极智嘉、海柔等仓储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在医药行业均有不错表现。
无疑,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及供应链变革创新背后,蕴藏的是新的机遇,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