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降本,运价已降无可降,这6大方向具有“降本潜力”

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较2022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与《“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强调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并将之作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

哪些因素影响了全社会物流成本?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这个指标可以理解为:每创造100元的GDP,需要耗费的物流费用是14.4元。因此,它是衡量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单位GDP的物流费用越低,经济运行效率就越高。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与经济体的发展相匹配的,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物流费用。它的背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资源分布、生产力水平等。我们要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如果社会物流费用与GDP比值高于合理水平,则应当考虑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产业占比过高。一、二产业总产出以实物产品为主,对物流需求大,相应产生的物流费用也高。

2.产业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大量远距离物流。例如:我国矿产资源的80%分布于西北部,石油和煤炭75%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造成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长距离、大规模运输。

3.生产力水平低下,低端制造占比较高,则相同的单位GDP需要较多的物流活动。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单位物流货物价值大幅度提升,单位货物周转量物流费率自然下降。

4.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等,也会产生过高的物流费用。例如“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物流发展模式不仅无力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和费用下降,还导致物流行业自身陷入微利运营的艰难境地。

关于物流降本误区,与突破点

长久以来,提到降低物流成本,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降运价。

实际上,近几年来,物流企业普遍微利运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重点物流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物流企业利润率在4%左右,盈利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许多物流企业在人工、油气、用地成本上涨,与运价、仓租物流服务价格低迷的夹缝中难以为继,物流服务费用已经降到一个相对低的临界点。因此,靠拉低物流服务价格的方式降成本是一个误区,并且很显然无法以此达到物流降本的目标。

那么,抛开降无可降的物流服务费,还能从哪里入手降低物流成本呢?以下物流领域现状是值得关注的突破口。

1、供应链物流效率低

当前,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内部大量物流活动成本耗费偏高,通常是外包物流成本的2~3倍。我国整个供应链上还存在大量的库存浪费、无效运输等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基本在20天左右,低于4~10天的国际先进水平,时间和库存资源浪费严重。

工业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年度存货与营业收入比率分别在10%、8%、5%以上,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3倍,库存占压资金偏多。

2、运输结构不均衡

我国运输结构不均衡,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偏高,基本在3/4左右;铁路货运量占比偏低,尚未达到10%。随着我国区域重大战略的推进,内陆地区铁路和水路长途运输需求增加,但门到门的多式联运成本仍然偏高,主要存在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市场主体尚未形成规模、物流信息难以互通等问题,导致多式联运价格高于公路运输价格。

3、物流设施布局不均衡

我国物流设施布局不均衡,存在东强西弱、城强乡弱、内强外弱的特点。大部分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根据《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22)》,东部地区规模以上运营物流园区占40.1%,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限,尚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移的现实需要。

以上列出的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得到改善,都能够带来极大的降本空间。

物流降本的6大着力点

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会上介绍,将组织开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力推进交通物流结构性、系统性、制度性、技术性、综合性和经营性等六个方面的降本提质增效。

1、两业融合,系统性降本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组织方式,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制造业等产业的供应链物流水平。

通过产业融合,打破企业边界,从供应链链主企业向上下游延伸,覆盖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统筹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和网络设施布局,从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两业融合向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迈进,降低供应链全链条物流成本。 

2、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综合性降本

当前,我国物流运行存在“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的矛盾。物流企业需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逐步从单一的运输、仓储服务商→综合物流服务商→供应链集成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组织协同来提升物流服务价值,增强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平衡好降低成本与提升服务的关系,实现综合物流成本最优。 

3、多式联运,结构性降本

近年来,运输结构调整受到广泛支持,大宗商品“公转铁”“公转水”总体进展顺利。但在具体的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堵点,需要多式联运规则、标准、制度持续统一、完善,培养高水平的多式联运服务商,提高“一单到底”的全程履约服务能力。并提升数字化多式联运管理水平,提高运力衔接、物流资源利用效率。

4、数智化转型,技术性降本

近年来,物流数智化转型在降本增效上显示出极大的潜力。作为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数智技术催生物流领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线上线下物流资源整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配送、自动分拣系统、物流机器人等智能技术装备的应用,将持续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为物流降本提供技术推动。 

5、物流枢纽带动产业集群,网络化降本

目前,我国“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借助日趋完善的物流枢纽网络,促进枢纽间通道贯通和网络衔接,能够增强区域物流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通过物流集群带动产业集群,培育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枢纽经济。

6、规范物流市场,制度性降本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通过聚焦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堵点和卡点问题,规范物流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物流领域市场化改革,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减税降费惠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用地要素配置,便利城市货车通行等,优化行业营商环境。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物流降成本工作落实到位。

数字化平台是供应链物流成本管控的关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战略考量》文章中表示,降低物流成本整体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职能物流成本最优阶段。二是全程物流成本最优阶段。三是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优阶段。并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部分领先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在逐步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

从第一阶段的“职能物流成本管理”到第二阶段“全程物流成本管理”,乃至到第三阶段的“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他们在成本控制目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个是关注局部物流成本,一个是关注全程/全链物流成本。而造成这个差异的根源在于物流信息的割裂,导致物流环节/企业无法融入到整条供应链的物流需求中去,也就无法站在供应链层面进行整体的物流管理和调度,无法实现全链物流成本的控制。因此,搭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供应链平台是解决供应链物流成本管控的关键。

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可以对需求采购、订单处理、仓储、物流等供应链各环节实现智能协同。以信息化手段控制、优化供需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连成一体,增强供应链端到端的计划、执行、控制能力,达到供应链物流的优化管理和成本控制。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但它不是简单降低物流价格,更不是挤压各方利润水平,而是通过效率提升、质量升级来创造降本新空间。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制度规则支撑的日趋完善,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将推动物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农业等产业实现两业融合,通过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紧密的合作,和智能化资源匹配利用,用技术促进物流的系统性、综合性、结构性降本。

上海达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Niuinfo Technology)是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总部注册于上海,于苏州及大连两地设置研发分支机构。作为中国运输及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服务高端市场领导者,达牛拥有全线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产品、丰富的系统实施经验和管理咨询能力。我们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促进流通体系的革新,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进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