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降低钢铁行业物流成本?

新阶段钢铁企业物流系统发展目标思考

目标先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钢铁企业物流环节发展至今,更需要“量力而行、对号入座”,并采用以始为终、步步为营的方式,实现企业物流环节科学健康的发展。钢铁企业应明确物流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钢铁企业生产基地全供应链物流成本能够实现有标可寻、清晰可见、对标找差。

 二是钢铁企业生产基地物流管控实现专业化、扁平化、垂直化变革,实现减员增效。

 三是钢铁企业物流管理部门能够形成界面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架构及管理流程,实现物流管控的规模效益、统筹效益,实现物流网络统筹的协同效应。

 四是建立贯通上下、权限清晰的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供应链物流管控系统,实现物流动态可视、实时透明。  

五是重点突破,针对供应链物流体系可降本环节进行先行降本攻关,以便形成“以点带面、小步快跑”的物流降本态势。  

六是依托企业对外物流规模打造供应链链主企业,形成国际远洋海运、近海及内河航运、港口码头、铁路运输、无车承运人平台、多式联运、贸易仓储加工配送、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生产物流服务、工程机械制造服务、包装加工服务、供应链数字化咨询服务等多板块经营,建设配套公司业务网络化运营体系的综合物流服务链及产业链。

 七是打造钢铁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钢铁供应链网络物流运营体系低碳指数平台,中远期探索实现以物流公司为主体的交通或物流碳指标交易模式。

 八是行动方案目标:降本增效环节,按照“先期建标准、树标杆,中期强培训、做地推,远期看成果、回头看”的思路,开展公司供应链物流体系降本增效行动方案工作。组织管理变革及数字化升级环节,按照“先期抓试点、树典型,中期推复制、求创新,远期强固化、建系统”的思路开展组织结构及管理流程的变革。


立标准、建体系、谋创新,推动产业化运营

(一)建标准、树标杆、谋“地推复制”:分企业类别固本强基。  物流降本增效场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场景1:物流基础薄弱阶段。总体按照摸清物流家底、攻关降本增效、典型基地或公司树标杆、培训宣传贯彻地推的方式,以优秀代表标杆带动企业在物流环节降本增效。

 场景2:物流专业化管理、已开展几轮降本增效挖潜工作阶段。物流成本在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瓶颈”或服务与成本的“背反”效应。该阶段需要将物流的降本与物流对工艺服务的创效作用协同考虑,利用“作业标准化、准时化”的方法论,开展降本增效深入挖潜攻关。  

场景3:结构调整阶段。面对生产与制造基地工艺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开展厂区内部结构性调整,实现原燃料系统、半成品、成品的生产、仓储及运输的机械化及彼此的无缝衔接。  基于此,物流固本强基、降本增效的思路如下:

 ——设计并推行物流成本统计核算标准。推动企业生产及制造基地供应链物流成本清晰可见,完善对标找差的基础性工作。  

——对标找差,设计降本增效攻关计划。围绕管理优化降本、工艺与物流作业标准化挖潜降本增效、工艺结构降本等几个层面,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规划与落地实施紧密衔接。

 ——抓重点,寻突破,先行开展“即插即用”类物流降本增效措施。按照“不投资、少投资、抓管理、促增效”的思路,利用精细化、协同化运行的管理系统,开展“立竿见影”式物流降本增效。  

——树立典型的降本增效标杆企业或基地。采用集中培训或分模块培训的手段,开展“传帮带”“手把手”“学先进”工作,讲方法、定指标,实现公司生产及制造基地物流体系降本增效有“参考系”或“遍地开花”。

 ——抓统筹、推协同,实现物流管理部门对外部物流环节的统筹协调效果。以规模化、精准化、服务化为砝码或要求,推动企业与铁路总公司、各省港口集团、各网络货运平台公路资源、各贸易仓储集团公司、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紧密融合,以“量价互保、精准化服务、多式联运服务”为措施,实现外部物流体系的降本增效以及新供应链服务模式的应用。

 ——依托钢铁企业供应链体系,建立“点—线—网”干线运输+支线配送+节点服务的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公司统筹协调的规模效益,为公司供应链体系各节点外部物流(供应及销售物流环节)创造降本增效的空间。对于多基地钢铁企业,可针对公司重要生产制造基地的布局现状,探索形成区域性物流分公司,实现对区域生产基地外部物流专业化、规模性的服务,实现统筹协调的效果。

(二)管控架构逐渐变革:物流组织架构、物流流程顺应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发展。  物流属于“三分设备、七分管理”的特殊行业,如何基于现有的设备与人员,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现有设备与人员的最大作用,保障生产顺行、实现降本增效,是物流管控能力优劣的最好体现。同时,物流又是规模性、不可逆性、服务性的行业,存在“站得高、看得远、统筹效果佳、全局优化好”的特点。所以,有必要站在更高层面,利用现代化管理与统筹手段,实现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既实现物流自身的降本,又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增效及降本。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钢铁企业供应链体系的组成情况,通过物流组织架构优化、物流人力资源优化、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物流管理制度优化、物流环节KPI梳理、物流设备设施管理运用优化、物流管理费用优化、存货资金占用优化、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实现规划与落地有效结合。  在数字化、智慧化物流系统建设层面,钢铁行业正全面向科技创新迈进,其物流板块也借助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创新建设有“无车承运人平台”“智能立体仓库”“无人驾驶车辆”等的科技化场景。同时,钢铁企业物流板块正按照各供应链物流运行与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向数字物流、智慧物流演变。

 按照钢铁企业的发展阶段,结合其供应链体系的组成情况,笔者认为,可在集团和生产基地两个层面,对企业物流组织架构、管控需求、业务作业标准化等内容,开展“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布落地实施”的规划、计划、落地等工作。具体措施包括现有物流相关系统情况分析、物流数字化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主要功能设计、接口设计等。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能够为钢铁企业提供整个供应链物流体系或局部物流环节的数字化解决实施方案,充分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定制化设计企业物流系统总体框架及功能需求,包括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新系统数字化实施方案、各种运输方式的数字化实施方案、生产物流铁钢轧界面准时化系统实施方案、实时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等。

 (三)“海陆空”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产业化运营:有效支撑钢企国际、国内双循环供应链体系高效运行。  物流产业发展是企业物流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国内外钢铁企业物流发展实例真实地验证了此项规律(下图所示仅用于说明问题,不用于企业评价)。     

钢铁集团公司发展物流产业,以高效低成本服务集团内部业务为起点,以为集团供应链体系上中下游业务创造效益为宗旨,以转型成为供应链平台公司为目标,成为钢铁生态圈的链接服务器。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第一,把握国际国内重点成熟钢铁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物流的发展态势和内陆型及产业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综合判断区域经济、产业资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第二,融入政府宏观政策和规划发展战略思想。把握国家、区域、城市、产业等各层面的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与落实政府、产业宏观政策和规划。

 第三,明确钢铁企业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深入剖析钢铁企业物流产业的特点及问题,并在把握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钢铁企业物流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依托对同类型企业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对区域性物流产业的分析,充分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区域性、网络性物流的产业发展规划。

 第四,切合实际,着力做好商业运营布局。依托钢铁企业业务特点及资源条件,确认物流产业战略定位,并充分明确股权组成、法人治理结构、管控体系、人员与部门设计、公司运行机制、风险管控、合资合作、运行流程等环节,做好供应链物流服务公司的商业运营布局。

第五,做好产业发展内容细分。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按照近期远期充分结合的方式,结合钢铁企业现有业务,按照“自有业务做强做精、提质增效,新兴业务开拓创新、重点突破”的思路,确定物流产业布局的具体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如下产业内容:国际远洋海运、近海及内河航运、港口码头、铁路运输、无车承运人平台、贸易仓储加工配送、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生产物流服务、工程机械制造服务、包装加工服务、供应链数字化咨询服务等。  要实现规划与落地充分结合,就要根据钢铁企业旗下物流产业板块的发展现状,结合企业业务板块内容及潜在的物流资源(市场需求资源、物流硬件资源等),谋划集团管控+多业务板块(或子公司)协同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业务模块包括:国际远洋海运、近海及内河航运、港口码头、铁路运输、无车承运人平台、贸易仓储加工配送、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四)创新发展绿色低碳供应链物流:钢铁企业供应链物流体系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钢铁行业内外部物流规模巨大,多种运输方式均有涉及,包括远洋运输、近海及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皮带运输、管道运输等,是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特别是汽车运输在钢铁生产制造基地内外部物流运输中占比最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最高。如此庞大的物流量、运输距离及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存在被忽视、统计缺失或难以统计的现状。

钢铁企业供应链体系庞大,旗下生产基地呈网络状分布,各基地供应链链路长且其原燃料及成品运输方式多样,集团旗下各基地物流体系运行有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鉴于钢铁行业要积极推进超低排放,落实国家“3060”“双碳”目标,钢铁企业物流部门可探索性开展生产基地全面超低排放清洁运输和物流运行低碳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系统平台的建立,将物流运行的碳排放(温室气体)数据进行统计与展示,并利用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或其他手段,以钢铁企业物流公司为主体,开创性地开展物流领域碳减排的试点示范,并探索开展碳指标的交易业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绿色低碳物流体系运行的正向回馈。

 在实践中,往往按照超低排放清洁运输、绿色低碳物流运行两个模块,开展规划与落地的紧密衔接。一是全面推行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工作。包括清洁运输台账及清洁运输比例、生产基地门禁系统改造升级、生产车辆及非道路移动车辆的全面达标运行。二是绿色低碳物流运行体系。按照供应环节、销售环节、生产环节3个模块摸清钢铁企业各生产基地或集团供应链体系的碳排放基数,并结合数字化、智慧化物流系统的建设,开发钢铁企业绿色低碳物流指数平台予以实时统计与展示。充分结合清洁运输方式替代、新能源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运用、数字化及智能化物流系统运用、生产物流优化及物流工艺设备结构升级等手段,对降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与统计,最终得出自主减排的碳排放数据。最后,以此作为践行绿色低碳物流发展理念的直接成果,实现碳资产的盈利。


降低钢铁物流成本的主要落地举措

01  多式联运    

利用多式联运的单价优势,结合路径规划降低运输距离。利用传统“白板研究”或新兴的路径优化模型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某区域多条路线的数据分析,使单位运费与站台运量在满足运力需求的条件下产生最优解,充分利用多种运输方式运力。  

02  承运商透明竞价    

应建立供应商透明竞价机制,利用管理机制革新和线上竞价平台,逐步引导供应商走向透明竞价,进一步挤出报价水分,同时暴露出高运输价格背后的管理问题,达到运输费用与管理效率的平衡。  

03  直达终端运力    

由于大宗物流管理相对粗放,承运商往往缺乏精益管理动力。钢铁生产企业应通过管理手段或构建线上平台等方法,直接与终端司机建立联系,达到货运订单直派司机,运费平台结算,与承运商共同挖掘优化空间。  

04  运力资源全局调度    

钢铁企业往往由小做大,由中心不断辐射,发展的历史决定各基地、各部门往往掌握各自运力资源,造成局部“运力冗余”,且运力信息不对称,形成“运力孤岛”。需要集团安排专人或利用智能模型全局调度,统筹不同基地、基地内外、不同部门的运力,最大程度压缩运力冗余,提升效率。  

05  建立后市场服务体系    

成立后市场服务业务板块,利用集团优势统一采购汽油、车辆易损件、保养服务等,为驾驶员提供金融、备品备件、车辆保养等服务优惠。帮助承运商降低原车成本,同时共享降本成果。  

06  优化场内运输路线    

通过精益项目挖掘工作细节得到优化方向,如通过优化翻车机利用效率和增加整列卸车比例,有效减少原料倒运里程;建立工序间如连接炼钢和轧钢的轨道,或采用大吨位车辆减少返矿倒运和水渣费用,降低工序间倒运里程。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通过求解模型优化厂内运输路线。  

07  使用新能源卡车    

对比燃油卡车,新能源卡车在场内短距离、多频次倒运的使用场景具有绝对优势。通过TCO全面成本比较(TCO=购车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相同载重量的新能源重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比传统燃油重卡低约15%。  综合利用以上七个改善杠杆,某千万吨以上级别钢铁集团对厂内厂外物流进行综合优化和精益运营提升,节约物流成本年化1.1亿元,同时获得了20%资产使用率提升与160%劳动生产率提升。  

总结多年大宗商品物流项目经验,罗兰贝格认为,降低钢铁物流费用,在方向上企业需要内外兼修,不仅需要苦练内功在厂内寻找机会,同时也需要打开眼界压缩厂外成本;在手段上需要新老并举,不仅要汲取传统精益优化手段的智慧攻坚克难,更要利用新技术提供的新机遇弯道超车。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就像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相信物流成本的逐步降低,将成为钢铁行业跨越周期的又一强劲动力,助力企业早日迎接那一片春意盎然。

上海达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Niuinfo Technology)是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总部注册于上海,于苏州及大连两地设置研发分支机构。作为中国运输及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服务高端市场领导者,达牛拥有全线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产品、丰富的系统实施经验和管理咨询能力。我们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促进流通体系的革新,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进程赋能——践行”链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