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城零售到同城零售,本质上是数据驱动下的商品与消费者、产与销之间的重新连接和匹配。连接方式的重构,打破了过往渠道、商品、物流与消费者的固定连接方式。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借助数智化重新设计供应链全链路。例如,品牌商要不要将货权打通、渠道商如何重新定位、货的空间布局如何调整、物的流转方式如何设计等。这是物流需要面对的新挑战,也是物流的新机遇。
问题与思考:
1.未来5~10年,消费者对于物流供应链的需求是什么?物流行业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大变革?在仓配装一体化运营上遇到的最大挑战会是什么?企业需要积累哪些能力?
2.什么是全渠道、线上线下一盘货的商品全链路变革的本质?转型怎么做?品牌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3.什么是同城零售?从过去主流的跨城零售迈向同城零售的过程将遭遇哪些挑战?有什么数字化技术、组织协同机制、物流网络布局需要考虑?
1、商业进化:从跨城零售到同城零售
每一轮商业变革,背后其实都是新的需求在被唤醒。
足不出户、随时购物、商品选择权、性价比,是电商时代的消费关键词。商业进化的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在升级。当下,品质消费(如对生鲜品类的需求、“我想要的马上就有”需求快速满足)、体验消费(如注重本地生活、线下门店的体验),是新的消费关键词。商业永远跟着人在走,而新的消费观必然会催生新的商业业态。目前,以电商为代表的跨城零售业务,逐渐向以社区和城市为单位的社区与同城零售业务拓展。
如何区分传统电商、社区零售和同城零售这三种业态?
简单点说,可以从不同的商业业态物流所能覆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传统电商主要提供300~1000公里的跨城零售,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通过仓配网络让商品在24小时内到达消费者手上。
本地生活及零售业态主要是以社区为单位,依托就近的餐饮店、便利店、前置仓,提供餐饮外卖和生鲜零售服务,覆盖的范围是消费者周边3~5公里,目标是在30分钟到1小时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上。其中,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多点等开放平台是本地生活到家模式的代表,叮咚买菜等社区零售电商平台是前置仓模式的代表。盒马鲜生的“前店后仓”模式则稍微另类点,线下门店集现场烹饪、体验购物场所、线上下单门店配送到家等多种角色与功能于一体。
从物流网络的视角来看,社区周边的每一个便利店、餐饮店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前置仓,只不过是以“以店代仓”的形式存在而已。这些天然存在的门店,是提供3公里到家配送服务的绝佳仓配点。实际上,围绕本地社区、同城提供的商业服务,就是一个对存量仓位的资源进行整合的数智化仓配平台,同时这些门店/前置仓还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现场生产和冷藏保鲜服务。
相比社区零售3~5公里的辐射半径,同城零售业务的辐射范围大概在20公里。同城零售,是以城市为单位开展的即时到家零售业务。因为2020年的疫情,曾经不被看好的社区团购俨然已成为同城零售的引爆点,甚至让互联网巨头们将社区团购提升到同城零售的首要位置,无上限地投入与布局。当下,社区团购的代表性平台企业有兴盛优选、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以及阿里MMC(社区电商事业群)下的多个社区团队,如淘菜菜、菜鸟驿站、零售通、盒马集市、饿了么等。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0(首席执行官)侯毅认为,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电商有替代作用。
同城零售也不是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专利。在各大平台向社区、同城零售发力的同时,线下门店也在做线上零售的转型。原来只是店面售卖,现在除了线下,还增加了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例如,三江购物通过三江云菜App、门店连接周边3~5公里的消费者并提供到家业务。三江购物在宁波拥有超过100家店面,包括社区生鲜店(店面面积500~1000平方米)和MINI店(店面面积200平方米左右)。三江所有的店面,主打的是生鲜品类(蔬菜、水果、水产等),生鲜品类占到店面SKU(最小存货单位)的70%以上。与传统电商难以涉猎生鲜品类不同的是,同城零售将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刚需、高频的生鲜品类作为主战场,因为生鲜品类具有极强的引流价值。以高频的生鲜消费带动低频的日常商品消费,已经成为传统超市求生存谋发展的必要手段。
近几年,2C(面向消费者)端的零售变革吸引了很多资源,各路英雄发力在直接零售端点燃战火,尽量讨好消费者。与此同时,品牌制造商们也不甘示弱,通过D2C(渠道扁平化直接零售),以品牌旗舰店、自建在线商城、小程序等数字化方式直面消费者。例如,美的现在的订单有一半是直接面向消费者,茅台酒也自建App直接触达消费者。
需要指出的是:在2C端零售变革的同时,2B(面向商家)端的流通渠道电商化也在同步变革中,这也是我们今天经常提到的产业互联网。以生鲜为例,生鲜B2B(企业对企业)电商兴起于2014年,以独角兽美菜网的上线为标志性节点,随后,果乐乐、链农、宋小菜、饿了么有菜、美团快驴等生鲜B2B平台相继成立,采用的模式是“生鲜B2B+垂直服务”。生鲜B2B电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鲜交易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高损耗”痛点。
目前,生鲜B2B电商平台的主流是以中小餐厅为切入点,提供的品类为生鲜全品类,如美菜网、链农等。宋小菜则另辟蹊径,选择以生鲜零批商(例如,农批市场的中小摊贩)为切入点。
2、商业进化中的供应链变革
(一)商品地理空间布局:货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货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反映的是什么?
答案是: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物流服务体验已经成为连接供需之间的重要变量,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已经超越价格变量对供需调节的影响。
从跨城零售到同城零售的商业变革,实际上是消费升级趋势下,传统商业朝向C2B或C2M(用户直连制造商)商业模式的进化版。C2B的核心是识别需求并按需服务。能否提供按需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需要时,能不能及时响应。特定情况下,能不能满足“我想要的马上就有”。尤其是对于外卖、生鲜到家的消费场景,能不能在一小时甚至半小时内到达。所以,消费者下订单时,商品在哪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前置仓(如叮咚买菜)、以店代仓(如美团)、店仓一体化(如盒马鲜生)等同城零售业态能够跑通的重要逻辑。
消费趋势,除了升级还有分层。例如,社区团购模式中,“预售制”带来了精准的供需匹配和规模经济效应。相比社区到家模式,售价较为低廉,平台方也因此降低了物流的速度(次日达),消费者也愿意通过低价换取欠佳的物流体验(到店取货)。在社区团购的例子中,消费者下单时,商品是在各大平台的区域供应商仓库或者蔬菜基地,货离消费者的距离往往会在100公里左右,通过直供降低中间分销体系的剥削及蔬菜转运的损耗。生鲜蔬菜因为具有保质期短、易变质等特性,原先的菜市场、门店售卖方式耗损高达30%以上。社区团购通过集单、按需采购、采摘、集送、集配的方式大幅降低店面损耗、挑选损耗和人为损耗。相关数据显示,社区团购的生鲜蔬菜的损耗率可以控制在3%左右。
不同的商品品类,货的空间布局思路是不同的。
在高频带动低频的逻辑下,不管是高频还是低频、标准品还是非标准品,配送速度永远是商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要提升消费体验,将货布局在消费者的周边是不二的选择。当然,不同的行业也会有差异,不同的产品、需求特性,货物的地理空间布局的逻辑是不同的。例如,消费者对服装、消费品和生鲜的物流速度与体验要求是不一样的。平台或商家需要从需求差异性(计划性需求/即时性需求)、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高/低)、商品所能提供的价值(独特/一般价值)、商品的生命周期(长/短)等多个维度来设计货物的空间布局。高频刚需的生鲜品类对配送速度的要求最高,消费特征是即时性,再加上易损耗,将货布局在前置仓、门店离消费者近的地方,以减少搬运与流通加工的次数、提升配送速度(注:计划性需求下,速度要求有所降低)、降低损耗是商家对于该品类商品供应链布局的一大趋势。对于低频非刚需的品类,例如互联网服装定制,先拿订单,然后工厂加工制造,再从工厂发货,似乎是当下唯一的选择,货与消费者距离远是目前面临的现实情况,这与传统的电商是较为类似的。特别是对能够提供独特商品价值且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定制(例如去除品牌溢价的高档眼镜、家具等)来说,由于计划性需求加上独特价值的加持,消费者愿意为商品等待更长的时间。例如,必要商城上的产品都是大品牌0EM(原始设备制造商,俗称代工)企业生产的,去除了品牌溢价成本,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产品等待3天到1周的时间。
(二)物流形态演变:从中心化物流到点对点物流网络
在不同的商业业态下,物流的交付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商业、市场、物流的关系中,物流一边连接商业,一边连接市场(消费者)。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抹平了商业与市场的鸿沟,商业(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品牌商(货)与消费者“去中间化”的直连、多元化、碎片化购物渠道与场景上。人(消费者)、货(商品)的连接重构,带来的是不同的物流交付与履约方式。电商业态下,货与消费者连接是通过“中心化”的方式(比如,快递、仓配一体化)来完成的。同城零售下,货与消费者的连接是“去中心化”的方式(比如,同城快递、即时物流、点对点)。例如,顺丰围绕四大核心场景新开展的同城递送业务就与其过去擅长的快递物流有不一样的能力与架构。四大场景包括:本地餐饮、同城零售(商超生鲜、鲜花蛋糕、医药等)、近场电商(服装、美妆、3C产品等)和近场服务(个人跑腿、企业服务等)。
国内商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传统商业、电商和同城零售三种商业业态。不同的商业业态,对应的是不同的物流连接与组织方式。整车、零担和合同物流,主要是线路连接方式(例如,连接工厂与工厂、仓库的长距离运输),辅以区域性的物流网络(例如,合同物流主要针对一些大客户布局的区域物流网络)。快递(以顺丰、通达系为代表)、仓配一体化(以菜鸟网络、京东物流为代表)是电商物流的形态。快递与电商物流,其连接货物的方式主要是“中心化”的物流枢纽型网络(例如,快递的“收货网点—分拨中心—发货网点”物流网络)。相对的,即时物流(如顺丰同城快递、点我达、新达达、美团配送、蜂鸟配送)是同城零售物流的主要形态。
相较于快递与电商物流1~3天的交付履约时间,同城零售物流的交付时间以小时甚至以分钟为单位。那么,这种快速响应必然要求物流“点对点”。相对于跨城零售物流的“中心化”,同城零售的物流网络是“去中心化”的连接方式。例如,同城零售业态将商品布局在城市区域仓、前置仓或门店等各个“点”,这些“点”要随时做好与消费者直接连接和提供服务的准备,没有电商物流中的中心枢纽设置。社区团购物流是同城零售的另一种形态,因为是2B方式的集送、集配物流,对分拣的要求低。
不同的商业业态,对速度与效率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其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物流网络的连接特征,以及物流的“运”仓“配”功能与角色变化。同城零售对“速度”的追求超越了对“效率”的追求,而跨城零售对“效率”的追求超越了对“速度”的追求。因应不同的价值主张,物流与商业需要按场景进行匹配与优化。